近年来,在农业生产中喷施调节剂控旺,在农村已基本普及,而且品种繁多,像矮壮素、三唑类、甲哌啶、乙烯利等,都是常用控旺产品成分。
农民朋友广泛应用控旺药的作物有:大田作物玉米、小麦、花生、棉花、红薯,大棚草莓蔬菜,及其他一些作物,农民也习惯性去选用控旺农药,对控旺农药产生了依赖感,而不再考虑从加强栽培管理、中量元素调节等农艺措施,去控制作物旺长。这样的做法,是不对的。其实——控旺最好的农药,是不用控旺药。
理由有三:
一是控旺剂土壤残留期长,会抑制下茬作物生长。
目前到农村推广推销农药的,大多说用了后的好处,对用后会出现的问题却避重就轻,或根本不跟农民提及。比如你这茬种小麦喷施了多效唑控旺,农药业务员是不会告诉你,可能会影响到你收麦后种植玉米的出苗和生长。

这些年,每年都会发生因喷施除草剂和控旺剂,导致后茬作物不出苗或长不大的事件发生。记得那年发生一个较严重的,有个回村创业,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蓝莓的老板,就是没提前了解土地用药情况,直接导致果树苗栽种下去不长或死棵,致使美好的规划泡汤,损失惨重。
二是喷施控旺药的时间和浓度不好把握。
若药物控旺时间不对,浓度不对,不综合考虑气候、土壤墒情等,可能控制旺长的同时,还会造成减产。
比如花生控旺,一定要在大部分果都下针后才能喷施。你若在花生盛花期打了控旺药,茎叶营养生长受抑制不假,花也不开了,果针形成少,果针伸长也受抑制,针短,果细,产量质量都有很大影响,减产难免。

三是施用控旺药过早,还会引起植株早衰。
科技是把双刃剑,对那些有技术会管理,能综合考量种植轮作,提前避开可能出现问题的新型农民,他们用控旺药的时机抓得准,确实用农药控旺可以节省更多时间,比加强栽培管理等农艺措施,看似性价比更高。但对那些年纪大,对控旺产品一知半解的老农民来说,施用控旺农药,则增加了更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。
那怎么控制作物旺长呢?
(1)合理控制棚温:尤其夏季避免高温高湿。可以拉大昼夜温差,避免夜温过高。可以通过遮阳、灌水等降低白天墙体及土壤的储热量,夜晚调整关闭风口及放风时间。
(2)合理整枝、留果:结合植株长势,对于旺长植株要提早留果,果实采摘适当延后,尽可能地争夺植株营养,减少营养流向植株。而植株偏弱时则要提早采摘。旺长植株要适当晚整枝。
(3)合理控水:注意浇水量,浇透即可,避免大水漫灌。

(4)合理施肥:注意氮肥的用量,尤其作物进入结果期后,要减少氮肥的使用,利于膨果预防落果。可以喷施稼乐士亚磷酸钾,集营养、杀菌、控旺于一体,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。还可以在作物的生长期,叶面喷施几次稼乐士钙镁锌硼铁叶面肥,不仅能提高作物光合作用速率,还能促进各类营养元素的吸收转化,让作物生长营养更均衡,作物长势更平衡,实现科学控旺。
总之,农人种田,一定不要依赖什么控旺最好的农药,还是得立足于管理上下手,能通过安全自然的农艺管理措施控制的,就不要用控旺药,尤其是对控旺药了解不多的农人,更要慎重。